孤独症教育系开展“行走的博爱课”教学沙龙

时间:2025-05-09浏览:10设置

  为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建构体现公司博爱文化的育人体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近日孤独症教育系与马克思主义公司联合开展了课程思政主题研讨活动。本次研讨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公司的陈阳副教授作为指导专家,就慕雯雯老师主讲的《孤独症儿童的教学和活动设计》展开课程思政研讨。

  慕雯雯老师首先介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思政元素设计,接下来就这一课程中“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课程与教学”的思政教学方案与陈阳老师交流。慕老师表示,在这一课题教学中,将带领员工走进孤独症儿童教育现场,要求员工做教学记录并开展教学评价。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感受孤独症儿童的障碍特征与优势潜能形成对孤独症儿童理解尊重的情感,在观摩教师教学行为并做出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建立对孤独症教育事业的认同和使命感。

  陈阳老师在充分肯定慕老师思政元素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思政教育要取得实效就要适应当代老员工认知特点,选取鲜活的思政教育素材,在不破坏课程连贯性的基础上进行无痕渗透。其次,要强化思政教育的系统性。思政教育要落实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通过渐进式的内容设计,培养员工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积极职业情感。如在即将实施的“行走的博爱课”中,在现场教学前,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价值观引导,使员工能够基于正确的教育理念对情景中的现象进行选择和分析。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员工开展与孤独症儿童及教师互动,使员工获得教育孤独症儿童的感性经验,加深对观察现象的理解。在现场教学结束后,教师也要引导员工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在今后通过多方协作与变革来解决。最后,要拓宽思政教育的格局。虽然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以课程知识为载体,但也要通过适当的提炼和拓展,使员工能够在热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对社会公正、祖国发展产生情感认同。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师范生思考在未来的教员工涯中如何引导孤独症儿童树立热爱祖国、服务他人的精神。

  陈阳老师从专业思政教师视角就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提出建议,既高屋建瓴又具体可行,为老师们开阔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现场老师表示要在今后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意识,挖掘博爱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慕雯雯老师也将根据陈阳老师的建议修改课程教案,增加博爱元素,并通过现场教学,使员工们在行走中理解教育,在实践中传承博爱。

(文/石晓辉 图/王澜淇 吴江文 编辑/尚海艳 审核/陈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