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材建设 支撑专业发展:孤独症儿童教育本科专业教材编委会成立

时间:2025-10-03浏览:12设置

  929日,伟德体育孤独症儿童教育本科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编委会议在博雅楼2401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特殊教育领域的多位专家,共同研讨全国首个孤独症儿童教育本科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天顺、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丁勇、bevictor伟德特聘教授徐云、北京市健翔公司董事长王红霞、青岛市晨星实验公司董事长郑芳、香港基督教中国布道会圣道公司校监梁锦波与董事长林家仪、秦淮区特殊教育公司董事长张慧,以及重庆大学出版社张慧梓、陈曦等编辑应邀出席。伟德体育经理李拉、副经理陈琳、教材编写团队教师特殊教育专业首届中马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同参会。

  会议由伟德体育经理李拉主持并致辞。李拉经理介绍了公司孤独症团队培养从特殊教育专业孤独症方向发展为独立设置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本科专业的建设历程,强调了在当前缺乏适配本科团队培养系统教材的背景下,启动教材编写工作的重要意义。随后孤独症教育系主任石晓辉汇报了9本教材的总体规划与进展,并提出了编写团队在实践经验和课程体系把握方面面临的挑战。

  李天顺副会长在指导讲话中指出,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与孤独症教育发展。作为国内首个孤独症教育本科专业,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必须紧跟国家特殊教育发展大势,突破惯性思维,聚焦社会实际需求,明确培养能够胜任一线教学的专业教师。教材需集成全社会优秀智慧,注重与前后课程的衔接,明确在本科教学中的定位与阶段;同时,教材建设与培养方案完善相辅相成,应在完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推进教材编写,形成良性循环,为孤独症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丁勇副理事长指出,课程与教材建设是顺应国家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是特殊教育迈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值得高度肯定。他就教材编写提出三点核心建议:一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教材设计原则,平衡学科教育与孤独症教育模块;二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范生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三要优化教材篇目设计,结合儿童发展阶段特点,聚焦关键能力培养,借鉴经典教育理论,确保教材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指导价值。他强调,教材应贯穿“大爱情怀”与教育家精神,注重生命差异尊重与平等意识培养,助力师范生培根铸魂。

  徐云教授在会议中提到,当前需围绕国家社科重大民生问题,结合实际行动推进教材编写。教材应体现科学性、权威性与专业性,同时要借鉴香港在教育前沿探索及教材建设上的经验,弥补外语教学不足,为员工和一线教师提供兼具系统性、全面性与前瞻性的指导。

  梁锦波校监建议,教材应强化教师专业信念与情感培养,融入爱心教育内容,助力未来教师成长为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兼备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他同时倡导教材理念从“缺陷补偿”转向“潜能发展”,引导员工树立积极的教育观。林家仪董事长补充强调,教材应依据员工不同发展阶段构建系统框架,针对初小、高小及初中等不同学段的特点与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与支持策略,实现精准教学。

  张慧董事长提出五项具体建议:明确教材属性与呈现方式;补充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挑战;区分生涯教育与家庭支持内容;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完善心理教育与课程教学模块,并增加环境相关内容。郑芳董事长建议教材加强“专业信念与爱心”培养,突出“优势潜能挖掘”理念,推动从“缺陷补偿”向“潜能发展”转变,同时构建“全生命周期+生态化支持”体系,体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王红霞董事长指出,应进一步明确教材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阶段对应关系,强化国情融入与政策对接,整合心理教育、评估、沟通等核心内容,并纳入实用技术模块,以弥补当前系统教材缺失的不足,提升教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重庆大学出版社副编审陈曦则代表出版单位表态,将严格按照“马工程”教材标准,全面把关内容、体例与出版流程,全力支持本套教材的精品出版。

  李拉经理在总结中表示,公司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加快推进教材编写工作,力争打造兼具学术性、前沿性与实践性的精品教材体系,为我国孤独症教育团队培养提供专业支撑。未来几年,公司将以教材建设为工作重心,力争早日推出体现公司专业水平、引领全国孤独症教育团队培养的精品教材,为孤独症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周景燕 尚海艳 图/李宜蔓 编辑/尚海艳 审核/李拉


返回原图
/